Search

【觀影短心得】新海誠《天氣之子》

從12:00看到2:00,所以有點累
  • Share this:

【觀影短心得】新海誠《天氣之子》

從12:00看到2:00,所以有點累
讓我繼續看下去的原因是前半段,描寫離家的孩子如何在東京生存
日常場景、畫面寫實、疏離人群,16歲離家孩子沒有錢只能在網咖洗澡、睡覺,在麥當勞喝一杯湯當一餐,窩在騎樓下度過一晚,找打工沒人要…然後在最落魄的時候把手上的餅乾分給小貓。相對於所描繪的大人:弱肉強食的幫派、壓榨的老闆、一板一眼的警察、固執強硬的婆婆…共同襯托出殘酷的社會生態,而離家的孩子是弱勢,沒人管他的苦衷,仍必須依循規則才能活。
『離家的少年們只有彼此,所以會做出他們認為在乎的事,為了唯一重要且能彼此理解的偽家人,在所不惜犯紀。』
這主題還蠻多人探討的,在物質相對不是那麼缺乏的世代,人們追求的,是被理解、被接受、有所連結的關係,孤身一人活下去實在太寂寞了啊。
報告完畢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諮商故事聲明: 文中故事並非單一個案而是類型整理的編例,多數為虛構,請以小說的心情來看。 現為諮商心理師,工作迄今20年,曾任部隊心輔官、監獄治療師、諮商機構心理師,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、社福機構、各級學校學生暨特教生,接觸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。心理學碩士畢業,主修社會心理學,論文寫男性的尋愛過程。兩個孩子的爸,興趣是閱讀、烹飪、作家事、旅行、繪圖、攝影、社會觀察與寫小說。
心理師社會觀察的諮商故事、信念及語錄。另外,喜歡寫小說。【心理師語錄】『通常戀情開始於「照顧一個人」或「被照顧」,但要能長久在一起,其實是要能「互相照顧」。』
View all posts